超常智能(28)——心虚神静A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6107d57eq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61211u3yv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上面字幕版的视频后面少了8分钟内容,下面这个没字幕的版本是完整的。
集中精神看它。大拇指往外张一点,手不要将面部压得太紧,而且肘往外分一点,这个点也就更清楚了一点。注意看它,看一会儿,眼珠、头就发涨,你呆着不管它。放松了,安静下来,集中精神看锥点,看着看着,流眼泪了,眼珠发涨,头发涨。涨得厉害了,意念就往混元窍收一收,和混元窍连一连,气也就连起来了,气往山根这儿集中。练得眼发黑,看不着东西了,你还继续注意看,看不着也没关系。一般情况下,我不主张一次看很长时间,因为有的人头涨得厉害。涨得厉害以后,就把手往外边拉,拉到瞳子髎这儿点一点,揉一揉,放松放松。这样先把视力往当中集中,再往外开开。做这个不仅是练一般的专一心念,而且能恢复眼睛的视力,练练功,各种眼病及视力不正常的,很快就好。反复这么做。当然有的同学不是那么非常地疼,能忍受得了,不动也可以,就这么按着看着,慢慢调呼吸,注意吸气,可以结合着引天河水往里边聚气,这么做下去,功能就开开了,天目这儿就慢慢起作用了。大家在收功的时候,一定要把瞳子髎这儿多揉按一下(过去叫放火),最好正反各揉它一二百圈,把集中在头那儿的火气放开。如果你集中看圆锥后,没有放火,有时还能把眼睛摧得发红,发炎,过去叫跑了火。揉完之后,手慢慢地下来,落至混元窍,养养气。练时要精神集中,安安静静。方法很简单,就是反复练。不过过去练功不注重神通,所以不专门练它。武术气功要求目力集中,眼要硬,一看人,眼睛要放光。所以以前不这样练。我们加了几个穴位按摩。因为咱们这个功是把几个功法结合在一起,穴位按摩不但直接对这些穴位起作用,而且加强了眼睛的集中和分散的力量。以前那样练是练目力集中的,那样练更容易头涨。
同学们现在体会一下:把手拿起来,跟眼一般高,离头约一尺半远。注意小指之间的缝,往回收,收近了,两个小手指重叠,上面就没了,就是一个小圆锥。注意这个圆锥,稍停一会儿,然后往前拉开,直至把两个手看清了。又往回收,回来又看不清,又是一个圆锥了。来来回回这么做。这么练眼睛也发涨,等眼睛不涨了,就说明气血通得比较好了。过去由于练武术不讲究练透视,只是练目力集中,也没有让脑子很好地去安静,他集中看手指头,反复看,慢慢在黑天没有灯的情况下,这个手指头也能看见,就练成夜眼了。过去武术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夜眼,大夜黑天照样能看见东西。他就练这个目力集中,把神气练充足了。同学们愿意这么看看,也没关系。但是你这么看手指的时候要注意:意念既要注意手指头,又要注意脑子里边的清静。手这么来回,你不分辨它,脑子里边很安静,有就有,没有就没有。手指没有就注意这个圆锥点,有了慢慢再看它。但是咱们还是要以咱们这种练法为主。因为这个外开的练法对整个睛睛的调节功能比较强。如果光往当中看。不往两个外眼角开一开,你真是练得太厉害的话,两个眼睛往一块对,就练成对眼了。因为咱们的精力、气没那么足。练武功的人气比较足,他不搞外气治病,完全练到形了。他练功要立眉瞪目练杀气。咱们练气练得比较柔和,如果往这儿聚的力量太强,就有练成对眼的可能性。往里聚,再往外开,把这两个力量都强化起来。手指拉至外眼角,眼睛的余光看手指,这样就把视野给扩大了,把两侧靠后都看见了。过去说“眼观六路”(前后左右划为八路,六路为前四路加上靠后侧的两路),就是这个意思。咱们一般的视力,周边都看不清。可你要慢慢练的话,能集中,旁边也能看得清了。那就需要我们精力集中。把分析的能量加大。下面我带着大家把专一心念法练一遍。
端身正坐,目平视前方。两手拿肾水诀,小指相接上升到混元窍。安静,自然呼吸,周身放松。诀指慢慢上升,手在外面升,意念想里边气往上升。慢慢升到胸部,到喉下,转掌心向内。手继续上升,气在里边上升。往上升到山根,小指点山根,把手上的气和里边的气接住。安安静静往里边收收气。臂和肘往下落,两个小指外缘慢慢接在一起。手往两侧分开,诀指点在瞳子醪,两眼的余光看着小手指指端。小指点一点、揉一揉瞳子髎,一点一揉,精神集中。这个穴位通着眼的深部,这么做能提高眼的视力,能够把视力里边的全息性增强。两手小指沿上眼皮往里合,合到山根,小指并合点住山根。注意小指相合成的圆锥体,注意圆锥点。自然放松,安静。你只要一精神不集中,手指边就出来个缝缝,它就不是圆锥点了。两眼集中看圆锥点。圆锥是模模糊糊的,它不像个真正的东西,那是视觉模糊的现象。安静,注意圆锥点。安静,安静。有时稍稍一动,手的形象就出来。可是一集中,就又成了圆锥。安静,不要动。注意圆锥……。现在精力已经比较集中了,头里边要放松,一放松整体就要出来,常态智能一疲乏,超常智能整体性就要显现。两手慢慢往两侧分开,点住瞳子髎,眼睛余光看着手。小指正反揉一揉瞳子髎。两小手指慢慢往里合,眼睛注意看着它。小指轻轻地点住山根,集中精神注意圆锥顶点,大拇指不要把鼻腔压住,稍微向外分一点,手轻轻地和面接触。精神集中,注意看圆锥顶点。精神集中,全身的气都可以集中了,气就流通了。两手慢慢分开,点住瞳子髎,正反揉一揉,眼睛的余光看着手。就这么轻轻地揉,可以把头上的气、身上的气都带动起来。……两手贴着上眼皮往里合,合进来点住山根,注意圆锥。肘肩要放松。全身都要放松。你越集中往当中看,圆锥就越明显。非常集中了,圆锥就消失了,变成雾茫茫的了。安静,注意圆锥。……两手分开,点住瞳子髎,多揉一揉,把眼睛火要散开。眼睛余光要注意小指,这样揉气就容易发散了,眼就清亮了。好。两手慢慢放下。
这样揉一揉,尤其把外边揉了以后,眼就清亮。如果觉得眼还不够清亮,还有点模糊,不舒服,那就多揉一会儿。不一定用小指揉,用食指也行,中指也行,随随便便多揉一揉。揉的时候要左右对称。你可以正反各揉10次,反复这样揉。要是一下正反各揉 100次,往往容易把数记错。揉十次,如果你那样揉过后还觉得不舒服,那就用大拇指的指背贴着眼睛(闭眼)从里往外多拉一拉(这不是练开天目的,而是为了明目的),再把眼眶上边中间的那个点揉一揉,大拇指要从下往内再到上边,沿着这个方向揉转,不要转反。这样转就属于跟开天目有关的一个手法了。
三、心虚神静
其实心虚神静和专一心念,没什么更大的本质差别,但是又不相同,古人对它们分辨不清楚。心虚神静本身既是练功的要求,又是过去六大神通单练法当中的一个方法。练心虚神静要求精神安静,脑子里边什么都不想,心里没装东西,空空荡荡的。以前讲“心不存一物曰虚”,因为什么物都没有想,所以叫“不存一物”,叫“虚”;“神不着一念曰静”,神一个念头也没有,那才叫静。也就是脑子里头什么东西也没有,什么念头也没有。这是过去练所谓神通的一个重要内容。这是功夫。你没有基本功,即使懂得它,也没有用处。为了让大家把这个道理弄懂,书中引证了一些材料。下面给大家讲一讲。我没怎么着重引佛家、道家的内容,因为他们把神通讲得太神秘化。我们讲神通(超常智能)引用的这部分材料,都是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论述。这些论述没有宗教的内容,没有神话内容,而且简单直接地讲万物的本质,只不过那时候用的语言比较简练,所以人们一般地不容易达到它。我们现在学了混元整体观理论、混元气理论、意元体理论、超常智能理论等智能气功基础知识,我再讲这些问题就好接受了。
荀子在《解蔽篇》里讲过这个问题。什么叫解蔽?就是解除你蒙蔽的部分,使你能够全面认识事物,能够真正认识事物。这就得修炼,修炼方法就是“虚一而静”。他讲:“虚一而静”不是叫你脑子里什么都没有,你平时可以有念头,但练功的时候,脑子里边就不能再存在念头。“神不着一念曰静”嘛!(“神不着一念曰静”不是荀子讲的。)他讲:“不以此一(念)害彼一(念)。”你现在练功就是练功,以前那些念头都不管了。你如果真能达到“虚一而静”,虚而且只有一个念头,专一了,专到静上去了,脑子里边什么都没有了,非常安静,这时候就又清又明,而且是“大清明”。那么这时候达到什么程度了呢?“万物莫形而不见”,万事万物,只要是有形的东西,你就不会看不到它,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。这就得有个大前提:你得想看哪一个呀?古人他想不到看原子、分子,所以他们那时候就说不上分子和原子,因为他们脑子里没这个概念,参照系里没这个东西。所以,脑子里得知道有这东西,在这大清明境界里,想看什么东西,一想就看到它了。然后,“莫见而不论”,看见一物就能论述它。你用超常智能捉到信息看着它之后,只要有人认识它,他就能说出它是什么东西,以前说孔子到了晚年,问他什么,他都会说。你拿到信息一测量,它是干什么什么用的,有什么好处,就可以知道了。“莫论而失位”,没有论述得不恰当或张冠李戴的,一讲就讲对了,因为意元体里边有选择性。“坐于室而见四海,处于今而论久远”,就在屋子里边坐着,对五湖四海的东西可以想看哪就看哪儿,对过去的事情、未来的东西也可以知道。关键是“虚一而静”。所以心虚神静是咱们练功、出超常智能的最根本的东西。一静下来就解决问题了。管子也讲:你如果真能达到形正神静,就能够“皮肤宽裕”(“皮肤宽裕”不是说象老太太那样,脸皮都松了,而是说皮肤里边气比较宽裕,气路比较多,皮肤分泌功能强),耳目都聪明,肌肉骨头也坚强;这样就可以出来功能,脑子里面好像一面清亮的镜子,看什么都清清楚楚。所以,能够静下来非常关键。
怎么样去正,去静?古人认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来锻炼自己,光练功不行。以前他们是用的自身的精气神,精气神不充足也不行。淮南子对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。“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”,眼睛、耳朵要清明,比较开放,很自然很深远,但是不能为外物所引诱而去羡慕他。听见什么声音,“真好!”把你引走了。看见什么东西,“真好!”把你引走了。这么一搞,你神就不静,跑出去了。你真能做到不受外界引诱,看见的,听见的,碰上的,都不能使你精神动,神总能在里边藏着,精神专一了,这样气就不往外走了。这是讲我们的感觉器官,那精神呢?“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”,气志要虚静,要少想东西,高高兴兴、愉愉快快,没有什么嗜欲,像吃呀、喝呀、穿呀、戴呀,很平淡,生活当中自己内心里总是处于平平常常、高高兴兴的状态,不受外界的影响。看见实物了,听着声音了,也不想它,也不回忆,意念不想这些问题,脑子里得会虚。嗜欲少了或者没了,这样就能做到“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”。过去讲,人的一切生命活动(包括精神活动)都和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关系。脏真混元气直接和我们的神经活动有关系。虽然现在医学认为精神活动产生于脑,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,但是五脏对神经活动、意识活动也是有影响的。如果我们不受外界影响,精神专一了,五脏就“定宁”(安定、安宁)了,它也不怎么动,也不受外边影响了。它没往外泄,气消耗少了,保存起来了,慢慢就充足了。“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”,在前边安安静静的基础上,五脏定宁,气充足了,意识往里边守住自己的形骸,不放出去,形与神合。神与形合,再确切一点说,应该守到形里边的气上去,但你要从守形开始。精神充足了,守形,守、守、守,就守到形里边的气上去了。守到气上去以后就可以“望于往世之前,而视于来事之后,犹未足为也”,知道过去和未来,这都是很自然的,都无所谓了。只要你精神集中,不受外面影响,气充足了,再神和气一结合,功能就出来了。
古人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没有一点神秘,这叫真功夫,实本事,是道理也是方法,秦汉之前的著作都是高层次的大乘功法,理就是法,法就是理,理和法是融通的。有很多人不了解那时候气功的状况,说:“那时的气功水平那么高,为什么社会也不怎么发达呀?”关键是人们的常态智能还没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,而搞发明创造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去做出一定程度高层次的东西来,这是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。你看武侠小说,削铁如泥的宝剑尽是汉朝以前的东西,汉朝以后出的宝剑就不行了!那时惊天地、泣鬼神的那些器械都不是像现在这么做的。《庄子》里讲:有一个古人制作乐器,他先斋戒七天,自己都觉得没有身体了,然后到山里边去选木材。他看这木材,已经不是木材,就是一个器械。选好了,把它拿回来,自己练着功,在气功状态下制作乐器。他是这样弄出东西来的。现在人们认为《庄子》都是寓言小说,其实它不是,那是真真正正对干事的描述。所以古人有些好的东西做出来后,后人怎么也想不通。70年代在咸阳秦始皇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把宝剑(秦始皇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),非常地锋利,轻轻一压,一拉,几十页纸一下都断开了。咱们现在的宝剑都做不到这样。拿到有色金属研究院化验,发现宝剑外边镀的是铬,那时候又没有电镀,是怎么搞上去的?怎么也想不通。1979年他们问我:“老庞,你说这是怎么回事?”我说:“这事呀,现在不搞气功的理解不了。这把剑在哪打的我不知道,他打剑的那个地方水里边含有铬。将剑拿锻火烧红了,锻、锻、锻,搁水中一蘸,锤呀、锤呀、锤呀,再烧再蘸再锤。这个样子。那水里边有铬,他在气功态下,反复这么做,铬就上去了。”过去人家有了本事不是说拿这本事给人透视,他精神专一干那个去。现在科学发展了以后,再拿气功这个功能去干事情,一般的人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,所以就做不到了。古人他们有不少人有了功能后,搞治学修身去了,都去修自己。他们不理解这种神秘,以为这是上天赐的,一般人自己不能去做。就不知道这本来是人的功能。心虚神静从理论上我们这么讲。
练心虚神静可以随便点,但练功总得有个威仪(身体的形态),应该是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正确的姿式能引导气机正确流行,正确姿式熟了之后,就自然而然一坐就正,一站也正。可一般的人呢,坐或站得很正规,反而觉得不舒服不自然。姿式正确,气血流通好,为什么还不自然呢?就是我们没养成这习惯,已经养成了病态的习惯,不自然的习惯,所以一开始你坐正了不好受。现在练虚静,你还不习惯于坐那么正,就歪着扭着躺着缩着也行,往沙发上……偎依也行,只要是你自然了,舒服了就行。练虚静的时候,你就怎么舒服怎么呆着,舒舒服服、安安静静地呆着把身体放松。安静、放松,安静、放松,全身都放松了,这时再念“虚—音—”这两个字。怎么念呢?得非常非常地虚,那个声音是个虚的,不能念出来。你舌头微微地一动,微微地有那么一点气流就行了。声音非常地轻微,越念声音越小,越念声音越小……声音似乎就没了。念、念,念得非常非常地安静,越来越虚,虚、虚、虚……已经没有声音了,就是个虚的状态。慢慢体会这个状态,身体里边就进入一个心虚神静的状态。这样念“虚音”,效果非常好。
(如发现有错别字请留言指正,感恩!)
推荐阅读(直接点开即可):
↓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全部文章目录